這幾年,日本的“匠人精神”得到了越來越多國人的關注,所謂匠人精神,其實就是專注一件事情并做到極致。其實匠人精神不是日本獨創,它的源頭可以溯源到中國,古代中國的儒家文化和禪宗傳到日本,被日本人運用到各行各業以及日常生活中,匠人精神也從那時開始慢慢流傳至今。
在日本的傳統文化中,兒子要孝敬父親,徒弟要尊敬師傅,下級要服從上級,日本的正社員往往在一個企業工作一輩子并以此為榮,而常常跳槽的人在日本是會受到鄙視的。也正是這樣的社會環境里,技藝便被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
比如制造玻璃的企業主,在他的幾個兒子中,一定有一個兒子要繼承父親的企業,通常由長子擔此大任,其他的兒子才可以自由發展。即使子承父業的孩子開始不情愿,但當他正式接手以后也會全身心的投入,經營好父親留下的產業,并且要更用心的鉆營,勢必做出更優質的玻璃超越父親的成就,以得到父親滿意的微笑為驕傲。所以日本的玻璃工藝精湛,即使在多地震的地區,也很少因為玻璃質量不好導致的人員傷亡。
再比如“壽司”、“天婦羅”料理,從《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紀錄片中就能看到,在這些日本傳統料理的學習中,徒弟連“備菜”的技藝都要練習很久,直到師傅滿意,才能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每一道工藝都要細心琢磨才能掌握精華。而且想做出完美的“壽司”、“天婦羅”,不僅僅只學習做菜的本領,可能還要學習繪畫、茶道等等,才能將美感和精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通常徒弟要在師傅的手下學習很久,只有徒弟中最優秀的人,才可以出師,自己開店。沒有師承的廚師是很難進入上流社會的。正是追求每一步的細節,“壽司”、“天婦羅”如今才能成為日本的名品,用來招待國家領導人也是獲贊無數。
再比如日本的鐵壺,現在也是世界知名,價格不菲。純手工打造,一個鐵壺的制作時間往往需要很久,哪怕一個小小的錘紋也可能是練習了幾十年的成果,所以每一個成品都是一件藝術品。
“匠人精神”曾經在日本也有過一段低迷的時期,后來政府加以重視和支持,現在整個社會都對此推崇,每個行業的“大工匠”都成為受人敬仰的“大神”,這也是在日本,匠人精神可以傳承下來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