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處于地質板塊交界地帶,地震等自然災害較多,所以日本對于災害防范體系的建設尤為重視,也常常對國民進行防災教育。現在日本已經進入雨季,有可能發生暴雨導致的災害,所以掌握一些相關防災小知識也很必要,今天我們就給大家科普一下。
一、洼地淹水
持續的大雨很可能造成低洼地被淹,此時的防范要點如下:
短時間內出現強降雨會導致地勢低洼地大量積水,一時間無法迅速排放進而造成淹水。所以在發生水淹之前,提前從低洼地疏散至關重要。
如果水淹已經發生,那么在被水淹沒的地方或附近行走是很危險的。如果因淹水阻斷路面無法前往避難所避難時,請盡快前往自己的房子或所在建筑物的高處,必須迅速采取行動進行自我保護。
還有一些修建在鐵路或公路大橋等下面的地下通道,下大雨時非常容易被水淹。此時駕車如果不知不覺駛入地下通道可能會造成事故。之前日本曾因此發生過多起死亡事故,所以應該盡量避免在大雨中開車或心存僥幸開車駛過低洼地帶。
二、河川洪水
大雨很可能引發河水泛濫,此時的防范要點如下:
持續降雨很可能引發河水泛濫。穿過城市的河川如遇到短時間的強降雨,也會使水位激增,河川附近的流域內水災泛濫風險升高。
無論是大川大河還是流經市區的河流,即便自己當時所處的地區沒有下雨,但是也要小心提防上游降雨引發的洪水泛濫。所以,此時不僅需要確認氣象信息,同時還要關注河川水位的變化信息,以及地方政府發布的疏散避難警示等,以便盡早采取必要的避險措施。
如果河水已經開始泛濫,預判此時無法安全前往避難地點的話,則應盡快逃生到附近堅固的建筑物內,或躲避到自家房子的高處,果斷采取行動,盡己所能保護自身安全最重要。
另外注意,切記不要冒著大雨前去河川附近確認河水等狀況,本身這種行為也是極其危險的。
三、地質災害
暴雨天氣時風險系數較高的災害還有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此時的防范要點如下:
當短時間內出現局地特大暴雨或大暴雨時,雨水會沖走地表土壤,很容易發生泥石流等災害。如果不是暴雨,但是降雨持續時間較長,大量雨水滲入地下,也很容易發生山崖崩塌和滑坡等風險。即便雨勢減弱,由于持續降雨的地區地基已經松軟,也可能會發生地質災害。
另外,各地方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不盡相同,雖然氣象廳會發布“地質災害警戒通知”、但也要注意居住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發布的“避難指示”,及時做好防災準備。
同時也要注意身邊的環境變化,通常在即將發生地質災害前可能會出現一些異常現象,比如,小石頭從山坡滑落、山坡出現裂縫或突然有水涌出、有時甚至會出現山谷轟鳴聲或“地鳴”聲等。一旦察覺上述等異常現象,請馬上躲避應對,確保安全。此時應盡快撤離到距離較遠的堅固建筑物的較高樓層,切勿靠近山坡或溪流,這樣才比較安全。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發現周邊已經被水淹沒等,外出避險反而會更加危險。此時應盡快躲避到建筑物的2樓以上;如屋外有斜坡,則應該轉移到斜坡另一側的房間等,盡可能提高安全系數。
雖然進入雨季后,持續的降雨是常見現象,所以才更不可大意,更應警惕降雨可能引發的自然災害,提前了解相關防災措施,做好應對準備。另外,家中常備一些應急物資也很重要,比如足夠3天的飲用水、食物以及防寒物資等。并提前了解居住地附近的避難所地址、逃生路線等,防患于未然。特別是一些日本新移民,由于與移民前所生活的環境大為不同,更應該學習日本的這些防災知識,提高防患意識,盡可能保證自己及家人在日本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