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一家日本廠商發布了一款無人駕駛的汽車,將在奧運會期間用于接送運動員。該車一經亮相,就讓人驚嘆于“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中,日本實際在積蓄著強大的軟實力。其實無人駕駛汽車最開始是為老年人設計的,隨著日本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人駕駛汽車發生事故的數量也急劇上升,但不讓老年人開車吧,一些住在鄉村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去往醫院就醫、檢查就很不方便。設計人員最初設想“為什么不能設計一款無人駕駛的汽車,專門接送老年人呢?”于是,這款汽車最終被研發出來,現在進行測試完善階段,2020年的時候將正式登場。
其實,惠及老年人的政策、發明等在日本一直在持續的推進著,比如附帶安全輔助系統的迷你電動汽車,最高時速約60公里,低于普通小汽車。車上安裝了警報裝置,在誤踩油門或誤踩剎車時會發出警報聲,作為老人的代步工具,有望得到普及。
再比如帶轉盤的浴缸,可以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方便泡浴。還有可移動的吊床,幫助介護人員更好的護理老人,還有多功能手推車等等,無一不是為了方便老人而設計發明出來的。從這一點來看,日本以人為本的理念真是深入人心。
除了這些惠老的發明創造,政府的惠老政策也體貼入微。比如在家里安裝防摔倒的扶手,政府會給予一定的補貼。便利店給老人送便當,也可以得到政府的補貼。就連老人購買手杖、輪椅、護理床、尿不濕等用品,政府也承擔大部分費用。
此外,日本政府對于老人的照顧也非常人性化。對于那些身體健康的老人,政府也鼓勵“退而不休”,即使到了退休年齡,只要不想退休就可以一直工作著,國民也不會輕視工作的老人。
對于居家養老的老人,政府的也有“密封瓶”政策,即把孤寡老人的信息寫好,放入瓶子中再放入冰箱,快遞員、送餐員等均有義務關注老人的日常。一旦發現異常,上門的介護人員就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老人的情況,為搶救贏得時間。對于行動不便的居家老人,介護人員也會定期上門拜訪,幫助老人沐浴更衣、帶老人出去曬太陽等等,當然護理的費用大部分也是由政府承擔。
同時,日本還設有“托老所”和養老公寓,老人可以白天在這里,晚上再回家。這對于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兒女來說,的確是減輕了不少養老的壓力。
當然,日本還有設施完備的高中低端的養老院,可以滿足更高層次老人入住的需求。對于無兒無女又需要長期護理的老人來說,養老院可能更合適。養老院配備有專門的醫療人員全天候值班,定期為老人體檢,伙食也根據老人的需求而制定。日本介護人員的專業度和發自內心為老人服務好的態度,會讓老人“有尊嚴”的養老。所以日本的養老院在世界都飽受好評。因此,很多外國人都想到日本去養老。
如此龐大的養老費用的支出,無疑加重了日本政府的負擔,前一陣傳出了“沒有2000萬日元,沒法養老”的傳聞,不過安倍首相很快辟謠,稱日本的養老金充裕,“百年養老”不是問題。
我國最近也傳出了“2035年養老金將枯竭,80后面臨無養老金可領的局面,要提前做好養老規劃”。當然政府也很快出來辟謠,認為這是對養老金政策理解不足,政府有很多解決的手段,保證養老金的充裕。
不管怎樣,對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間一輩來說,提前做好養老規劃還是有必要的。比如可以投保商業養老保險,作為將來養老金的補充。也可以考慮在日本抄底一套房產,待資產升值后賣掉作為自己的養老基金。或者入住日本的養老院也未嘗不可,將房屋的租金收益,支付養老院的費用,也是合情合理的“以房養老”的概念。但無論怎樣,為了今后能有比較幸福的晚年生活,還是趁現在提早做打算比較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