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明星夫妻買房因“跳單”被中介起訴的事件,在今年被國內的網友討論得沸沸揚揚。中介人員表示帶明星客戶多次看房后,明星夫妻卻跳過中介直接跟賣家聯系、私下簽約,以“節省”約100余萬元中介費。
無論國內明星夫妻“跳單”行為是不是屬實,同樣的事情在日本卻很難發生,日本的房產中介就完全不必擔心被客戶“跳單”的問題。
收費標準統一
日本房地產行業發展比較完善,中介服務費收費標準全國統一,以房產交易價格為基礎,計算公式為“(未稅交易金額*3%+6萬日元)*1.1”,簡單可理解為房款的3%日元(消費稅)。
房產交易總價低于200萬日元的按5%收取、總價200-400萬日元的按4%+2萬日元收取、總價高于400萬日元的按3%+6萬日元收取,還需加相應的消費稅。
社會認知
日本人習慣“花錢買服務”、“讓專業的人辦專業的事”,無論是買方或賣方都有自己的房產經紀人,就連雙方“砍價”也是由中介出面談判的。在簽署買賣合同前,買賣雙方幾乎都不會見面,即使在雙方簽約現場也基本都是由中介出面辦理各種手續,不但買賣雙方見面無需交流,也基本不會與對方的中介交流。
如果買家一方單獨找到賣家詢問房產信息,這種行為在日本社會被認為“無禮”,甚至會認為有不良企圖,還可能被賣家列入黑名單導致交易終止,買方的經紀人受其影響很可能遭到投訴等。
手續復雜
由于日本房子土地是私有的,所以每處房產的歷史過往情況都不一樣。另外日本處于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多發的地方,房子所在的位置海拔情況、土地地質情況、是否在海嘯輻射區等對于普通人來說都無從了解,需要通過專業的地產人士的盡職調查等才能排除一些潛在的風險。
另外,日本的房產并沒有“制式合同”,每筆房產交易的買賣合同、重要事項告知書等必要文件的內容都不盡相同,稍有疏忽可能對以后的房產買賣帶來風險和麻煩。
雖然日本的房產買賣流程并不復雜,不過在交易背后進行的各項工作相當繁瑣,對于普通人來說,與繁雜的準備工作相比還是花錢買服務更讓人省心放心。
注重信譽
日本社會非常看重個人信譽,房產合約的成立并非是從買賣雙方簽署合同才算數的,而是在買方提出購買意向而賣方同意時,即雙方達成口頭承諾時就算合約成立了,基本不會出現毀約的情況。此后雙方簽署的房產買賣合同的作用相當于收據一樣,僅僅是記錄了雙方的交易行為。
基于以上幾項主要原因,在日本的房產經紀人基本不用擔心被客戶“跳單”,大多會全心全意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同時,一旦客戶認可了自己的經紀人后,此后一生的房產相關業務都會找經紀人代理,因此在日本,任何人都非常看重個人信譽和好口碑,以避免貪小便宜、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