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這兩年對日本經濟影響較大的方面恐怕首先就是房價的不斷上漲。從房價收入比看,根據2022年1月的調查數據顯示,日本全國新建住宅均價是居民年收入的約8倍,在東京則達到約13倍,東京23區內甚至達到了19倍,而在疫情之前日本的房價收入比還是合理的6倍左右。
日本房價的上漲主要是在“安倍經濟學”的寬松經濟環境下,使用“0首付”、“低利率”、“抵扣個稅”等貸款政策下購房的人在增加,推動了房地產市場交易量的活躍度,重新構建了日本“購房信念”的普遍性,這些因素都在支持日本房價的不斷上漲。
不僅如此,從日本2022年9月公布的基準地價顯示,住宅用地則是自30年前日本樓市崩盤后的1991年以來首次轉為上漲。不僅是東京、大阪都市圈的地價在上漲,福岡、廣島、札幌等地的上漲幅度更大。除了寬松的經濟環境等因素以外,因為疫情使更多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在家辦公也刺激了房產購買的需求普遍增加。
日本國內的購買需求量在增加,不過受到奧運會基建及場館建設、疫情管控等影響,新房的上市量卻在減少,2019年為3萬1238套,2020年減少至2萬7228套,2021年恢復至3萬2500套。從需求與供給關系也能看出,需求量不斷增加,供給量的下降反而促進了房價上漲,房價上漲又刺激了大量的購房意向。超過5成以上的開發商都表示“樓盤銷售態勢良好”,所以出現“搶房”、“提前售罄”的情況也就不難理解了。
日本的房地產屬于私產,城市密度先對較大,土地供應相對緊張,特別是東京23區內的住宅地塊“出讓”很少,大規模的住宅用地更是稀缺,開發商取得土地的難度和成本大大增加,再受到人工成本及建筑裝修材料的大幅上漲,這些支出勢必會轉嫁到房價上。現在俄烏沖突致使能源成本大漲,其他材料成本的上漲還將持續,房價在短期內也不會停止上漲的步伐。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因為疫情的影響使人民居家的時間增加,而外出消費的需求明顯減少,于是居民儲蓄額度大幅增加,未用于“消費”而變成“存款”的金額由2020年底的20萬億日元飆升到2021年底的50萬億日元,僅1年就增加至2.5倍。對于很多居民而言,手頭結余變多了,也就有錢支付改善居住條件的“頭金”或“首付”了,其中很多人選擇了貸款購房。
另外,經歷過30年前日本樓市上漲期的“泡沫經濟”一代有錢的老年人群,似乎在這波的房價上漲中又看到了投資機會,大量沉睡多年的“老錢”也沖入了樓市。因此也不難看到,值得投資的豪宅房價上漲幅度更是驚人。購買房產作為個人“資產”的概念也在新老居民中被普遍認同。
雖然日本房價這兩年的漲勢迅猛,不過和香港、倫敦等國際大都市來比,東京的房價仍不算高,一直是海外投資客關注的投資目標。現在日元貶值屢創新低,更是吸引了海外投資客的興趣。日本即將全面打開國門迎接海外游客及投資客,那時的日本房價將會怎樣?就連日本開發商現在都開始擔心“眼下銷售業績就已大好,今后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