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些二手房的銷售信息里會出現“有告知事項”的字眼,如果有這樣的解釋,通常這個物件大概率是“事故房”,也就是所謂的“兇宅”。普通人對此出現心理及身體不舒服的反應,造成“心理瑕疵”,也稱為“瑕疵房”。和自然死亡而未及時發現造成的事故來比,發生過謀殺案的房子兇險度更高,屬于“大兇”的物件。那么進入這樣的兇宅,真的會出現不適感嗎?
正好有個機會,小編和擔當一起實地考察了一個“有告知事項”的新裝修二手房。小編自小生長在紅旗下,從不相信“牛鬼蛇神”,也不相信“靈魂不死”之說。本來信心滿滿地認為自己能夠抵御“心理瑕疵”。然而......
由于房源信息的輸入錯誤,導致小編和擔當坐電梯直接到了錯誤的樓層,當然也沒有找到目標物件。好在擔當很快發現了問題也回到了正確的樓層,但在看房初期就發生這詭異的一幕難免讓人心里產生疑云。
進入房間后,一個新裝修的兩面采光的三居室角部屋呈現在眼前,戶型規矩、寬敞明亮,屋內還擺放了部分家具和裝飾品,怎么看都不像發生過命案的樣子。
看房的新鮮感也就持續了幾分鐘,小編和擔當都不約而同地猜測“命案現場”在哪里。于是客廳茶幾下面的地毯,成功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大概是警匪片看多了,認為地毯是遮蓋血跡的,也便不自覺地“分析案情”。
“應該是熟人作案,”
“應該是兇手和死者發生口角,用茶幾上的水果刀捅了主人后逃逸,”
“死者應該是獨居,要不怎么過了好幾天都沒有被發現呢?”
“如果是這樣,那我們現在站的位置應該就是.......”
說到這里,兩個人都覺得心慌腿軟,盡快關好門窗電閘退到屋外。想必這大概就是正常人在“兇宅”里自然而又真實的反應吧?終于知道了什么叫做“心理瑕疵”。
那么,這樣的“兇宅”會有人買嗎?實話實說這種“大兇”的房子在第一次交易時很可能“給錢就賣”,對于預算有限或炒樓的人來說還是具有很大誘惑的。普通事故房轉手價格通常比市場價便宜50%~10%,隨著事故發生后時間的不斷推移,事故房的價格也就逐漸接近市場價格。
以小編看到的這個房子,距事故發生已經過去7、8年了,期間換過兩個房東,最近的這個賣家是不動產公司收購后裝修好再銷售的,價格與同區域二手房相比,大約便宜了10%左右。按照日本不動產的慣例,在事故發生10年之后,房價基本就恢復到正常的市場行情了。
一般事故房在銷售時需要對意向買家進行告知,銷售周期相對較長。普通的投資人和中介公司都不推薦這類事故房,以避免各種不必要的麻煩。如果您在投資日本房產時,請一定要確認是否發生過事故,以免入坑,產生“心理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