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會從古代開始,就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這就成為了日本國民買房生活的內部因素。很多日本人都有想成為“一國一城之主”的國民性,當然,最簡單實現的是成為“一家之主”。實際上,如果不是受限于金錢因素,絕大部分的日本人都想擁有屬于自己的房產。
其實在二戰以后,日本國內經濟很糟,人口少、房子也少。日本人基本都沒有屬于自己的房子,大多家庭居住條件惡劣。
在上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一種獨門獨戶小樓的出現,大大改善了日本家庭的生活條件。這種小樓被稱為“一戶建”,每個人都能擁有屬于自己的臥室空間,極大的改善了居住水平,能滿足祖孫三代的居住需求。通常家里的男性家長就成為這個大家庭的“家主”,在家里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但是,隨著孩子們不斷長大,以及家庭收入的不斷增加,祖孫三代住在一棟房子里的生活多有不便、也容易發生家庭矛盾。于是日本早期的公寓樓就出現了,除了購買一戶建以外,公寓住宅也成為越來越流行的選擇,特別是收入頗豐的中青年夫婦,追求新型的住宅也符合當時的經濟需求。順便說一下,“情人旅館”也是在那個背景下大行其道的。
公寓住宅在80年代的日本,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了,各種優質的高層公寓樓相繼涌現,由于當時的經濟環境好,各大開發商使用的建材也相當講究,竣工的公寓樓品質也都較高。當時的日本人認為房子會一直漲價,在寬松的貸款政策下,國民紛紛貸款購房,甚至到了瘋狂的炒樓、炒地皮的階段。不但投資一戶建和公寓,就連土地、林地等也不放過,各種方式的“搶房搶地”,日本房地產泡沫快速膨脹。因此,當日本樓市崩盤時,一瞬間便出現了大批因加高杠桿炒房的人破產,日本經濟也陷入一蹶不振的境地,30年來未曾恢復元氣。
日本陷入的“失去三十年”中,日本的房價幾乎變化不大,房屋買賣的活力也大不如前。一方面是在泡沫陰影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不敢”買房,懼怕像父母輩一樣因還不起房貸而破產甚至自殺的情況。另一方面,佛系青年們真心因為“沒錢”而根本放棄了買房的念頭。這也是“日本年輕人不買房只租房”的傳說的由來。
直到安倍前首相大力推行的寬松經濟,逐漸讓日本人手里的錢多了起來,再加上“0首付”、“負利率”等的利好政策,在家庭經濟逐漸好轉的日本人中,又開始有了買房生活的念頭。特別是在結婚、生娃、入學的時間點,是日本人選擇買房生活的轉折點。往往在這個時候貸款購房,一方面“家主”已經有了一定的積蓄和穩定的收入,有信心還月供,另一方面也給了家人安穩的生活保障。自2016年房價就開始逐漸回暖,呈現穩步上升的階段。
近些年,隨著日本城市規劃及建筑規范等的升級更新,高級公寓、塔樓公寓等高層、超高層新建公寓相繼出現。對于“憋屈”了30年的日本精英階層來說,便毫無懸念地選擇購入新公寓,并且樓層越高越代表不凡的身份。隨著新房的不斷入市,日本的房地產市場逐漸活絡起來,為了讓更多人重拾貸款購房的信心,日本各大開發商也紛紛推出適合年輕人購買的房產類型。“月供和月租一樣”、“買房是資產、租房是消費”等的宣傳下,有穩定工作的年輕人也逐漸成為購房的新興力量。
隨著過去兩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大肆蔓延,在家辦公成為日本常態的工作模式,很多人為了改善居住環境,經歷了從市中心的小房子搬到地理位置稍遠但交通方便的大房子,從租房居住到買房生活,可以說在疫情期間日本不斷上漲的房價就是由這些“真剛需”推動的。日本的房產持有率已經超過6成,日本人又開始買房子了。
簡單來看日本人買房生活的進程:
無房可買
大家庭購買一戶建
小家庭購買公寓
全民炒房
樓市泡沫陰影下無力購房
寬松經濟購房需求回暖
疫情推動剛需購房
不僅是日本本地人,其實早在疫情前,各大海外投資機構就已開始布局日本。雖然現在疫情尚未結束,但是看好日本房產發展前景、想投資日本房產的海外投資客已經陸續進入了日本。那么,日本的房價在未來會不會出現新一輪的大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