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日本的年輕人不買房,沒有活力、沒有理想、沒有上進心、安于現狀、無欲無求,生活非常“佛系”。同時這種佛系又不僅限于年輕一代,似乎整個日本社會都是這種狀態。至于佛系的根源,又被歸結于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后在持續低迷的漩渦里無法脫身,只能被動的生活而導致的。
實際上,根據以日本年輕人為對象的調查統計結果,就讓大多數人不得不重新審視日本的“佛系”青年了。2013年的時候《產經新聞》針對約2000名日本高中生所作的調查顯示,“不想”和“不太想”成為“了不起的人”的比例占到了53.8%,而美國這一比例為17.4%,中國僅為9.2%。2019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日本年輕人認為“世界不會因我而改變”的比例亦超過半數,歷史數據高度相似!這個結果直接也直接影響到了日本選舉的結果,參加投票選舉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究其結果和“佛系”的態度,大多數人回答是“生活已經很好了,不需要什么改變,不差我這一票”。
這一答案也在日本學生留學海外的意愿逐年下降的結果中也得以印證。日本大學畢業生想去美國高校繼續深造的人數持續多年下降。即使赴美留學,絕大多數的日本留學生也會選擇一畢業就回到日本,原因也是認為“在日本生活更舒適、便利和安全”。
現在,隨著日本年輕人受教育程度提高和對物質生活的滿足,越來越多的人不會把名牌商品當做炫耀的資本。他們認為追逐名牌是“泡沫一代”的標簽,現實中的簡約、實用的商品才更感覺舒服。
因此,曾經對日本年輕人因經濟壓力所導致的無欲無求的“被動佛系”態度的認知需要有所改變,現在年輕人是因為生活太舒適導致的無欲無求的“主動佛系”才是廣泛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