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日本年輕人現在都不買房,是真的嗎?那為什么不買房呢,是因為沒有錢嗎?
出于好奇的原因,奈奈在日本東京的繁華街區進行了街頭采訪,其中在新宿接受采訪的小林先生的經歷,給出了相對有代表性的答案。
小林先生以前是一名美發師,現在專門做攝影造型方面的管理工作,同時,他還在新宿開了三家女性皮膚護理體驗店,算得上是“不差錢”的“中產階級”。當問到他現在為什么選擇住在新宿時,他說:“其實理由很簡單,最開始我的工作地和住宿地是有些距離的,常常因為下班很累了,換乘電車回去嫌麻煩,雖然也可以打車回家但是覺得麻煩,就希望住的地方近一點,走路就能回家最好,房租貴一點也沒關系。于是就通過一家不動產公司,在新宿這里找到了適合開店和適合居住的地方,所以就搬過來了。”
原來選址的要求就是工作和居住地點接近就好,理由就是這么簡單粗暴!
當問及小林,他有沒有考慮在東京買房子的時候,他很明確的表示“不考慮”。理由同樣很簡單,就是因為工作的原因,小林認為在東京、在紐約、在澳洲,或者說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開展工作,“現在去別的國家,其實會說一些英語就夠了,買一個固定的房子把自己圈在一個地方實在沒有意義。另外,游歷了很多國家以后眼界漸寬,對房子這種物質的需求已經淡然了。”
那最終為什么會選擇居住在東京?小林給我們講述了他“背井離鄉”的故事。其實他的老家在北海道,因為不喜歡“冷”,于是他作為背包客開始在東南亞“溜達”了多年,憑借“日本美發師”的手藝,在泰國、越南、柬埔寨等地隨遇而安。雖然那里的物價很便宜,但是跟日本相比,人員素質和基礎設施建設都與日本相去甚遠。所以后來他又輾轉去了紐約,然后又機緣巧合去了澳洲。在澳洲一個知名酒店的美容美發沙龍里“安定”地工作了幾年之后,他覺得是時候把澳洲的技術帶回日本發展了,于是又義無反顧的回到了日本。
小林說直至現在,他的行李都很少,家里的家具也很少,一切從簡的生活更讓人感覺到生活的真實。在外國的時候也是租房子住,最初在東京也想租房,因為剛回國沒有居留證也沒有電話租不了房子,只好住了幾天青年旅舍后回到北海道辦理。“東京這個超級大城市十分國際化,我的技術在這里有發揮的空間,并且東京可比北海道暖和很多。”小林對于現在的生活狀態很滿意。他還說“開始租房子只是一個床位,后來是合租有了單獨的房間,現在則居住在獨立的公寓里。從睡袋房到被子房再到公寓房子,居住條件不斷升級讓我看到了自己的進步,現在我非常滿足。”
小林的這種生活狀態,在東京非常具有代表性,有很多情況類似的青年人來到東京,根據工作情況租住在不同的街區里。我們所認為的“背井離鄉”的“漂”著的“居無定所”的狀態,恰恰是他們追求的“隨遇而安”的“佛系”的生活狀態。在自己喜歡的地方,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沒有牽絆自由的狀態,大概就是生活本來的樣子。可能這種“漂”的生活,正是他們不想買房子的根本思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