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日本的房子號稱能使用100年,從中可見日本人高超的建房技術和對房子的愛護。所以現在我們去日本旅游時,可以看到各個時期特色的房屋,比如江戶或昭和時代的町屋。另外還有一種房屋,門前會突出一個門房,這種房屋大概是二戰后建造的,據說是美式風格的建筑。之所以建成這種樣子,是因為美國人進屋也是穿著鞋的,打開門便是客廳,而日本的傳統是進屋脫鞋,光腳進去的,于是就在正門前加蓋了一個門房作為玄關,也被稱為設置在“前室”的化妝間。就像我們在《機器貓》里看到的大雄家里一樣,在這里脫鞋、換鞋、收納鞋都非常便利,可以說,玄關是日本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實際上,日本人家里的這種玄關,名義上是“玄關”,但其實用途很大。可以放鞋柜,還可以是更衣室;可以當倉庫,也可以當花房。有時也被看作是第一會客室,這是因為一般沒有提前預約的話,日本人不會突然去別人家拜訪,不過鄰里之間大多關系融洽,家門口碰到了可能會互相寒暄,這時就可以在玄關處多聊幾句。而且有時候產品推銷員等可能會上門拜訪,基本上也是在門口或玄關處接待。還有很多日本人出門并不會鎖門,有時快遞員在主人不在的情況下也會先經主人同意后將物品放在玄關處。于是,玄關就成了日本人家里重要的功能區。
因此,日本的房屋無論面積大小,都會設有一個玄關的位置。每個回家的人,拉開大門,然后在玄關處喊一句:“他大姨媽(我回來了)”,接著放下背包、褪去外衣,脫了鞋再進屋,這時媽媽或者妻子可能會一邊說:“哦開哩(歡迎回家)”一邊沖到門口迎接親人回家,非常有儀式感。一種家庭的暖意涌上心頭,十分溫馨。轉身關上門,就把寒冷留在了玄關以外,而玄關也就成了家與外界的“結界”。
日本大部分的房子,拉開大門進入玄關時,并不會直接看到屋內,也不會直接對著廁所,更不會是亂七八糟的一團,進門只可能是面對一面墻或是一個屏風,墻上一般都會掛些看起來清新溫馨的自然風景畫,屏風的圖案也大多是風景畫或者吉祥、喜氣、富貴的字樣,這大概跟傳統的“風水”有關。玄關的布局規矩、講究,通過玄關的布置,也可以對主人的品味有所了解。玄關更代表了主人的“臉面”。
日本的玄關如此之妙,方寸之間彰顯內涵韻味。當然,日式玄關的魅力也許不止于此,那就只有真正走到日本人的家里,步入玄關的時候細細體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