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房產投資領域,海外客戶面臨投資一棟公寓還是一間公寓的關鍵抉擇,這將導向不同的風險、收益與管理模式,而日本房產稅收政策及交易成本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因素。
一、交易成本:投入差距明顯
投資一棟公寓前期資金投入巨大。以東京郊區10戶公寓為例,購置成本約1.6億日元。中介費按房產交易價格×3% + 6萬日元計算,約486萬日元;印花稅6萬日元;不動產取得稅按固定資產稅評估額×4%征收(評估額假設為購置成本70%),約448萬日元;登記許可稅按固定資產評估價1%計算,約160萬日元;司法書士報酬約5 - 10萬日元,交易成本超千萬日元。不過以公司名義購買可申請房產抵押貸款,首付50%,年利率約2.1% 。
投資一間公寓門檻和交易成本較低。如大阪20平米公寓,購置成本約2200萬日元。中介費約72萬日元,印花稅1萬日元,不動產取得稅約61.6萬日元,登記許可稅約22萬日元,司法書士報酬5萬日元,整體交易成本約160萬日元,但通常只能個人全款購買。
二、風險與收益:分散和集中的差別
一棟公寓空房風險分散,如東京10戶公寓,即便1 - 2戶空置,總體收入仍能維持80%以上,但災害風險集中,單棟建筑火災全損概率0.025% ,損失巨大。年租金收入約850萬日元,收益率5.3% ,入住率提升至96%時,年收益可達950萬日元。
一間公寓空房風險高,單套空房率可達100%,但分散投資5間可將空房率降至25%,災害風險也因地域分散降低。年租金約114萬日元,收益率約5.2% ,5套總收益570萬日元。但是投入資金相對也增加了。
三、管理與退出:自主程度和靈活度不同
投資一棟公寓自主經營權高,可自由決定修繕和增設設施,如加裝智能售貨機可增收益和資產價值,但持有需繳納固定資產稅(稅率1.4%)和城市規劃稅(稅率上限0.3%) 。退出策略靈活,可重建或賣地獲利。
投資一間公寓管理負擔輕,公共區域由管理組合負責,但裝修改造受限。出售是主要退出方式,二手價格受市場波動影響大。
總之,資金雄厚者可選一棟公寓追求規模效益,資金有限的小額投資者可從一間公寓入手積累經驗。投資時需綜合考慮自身財力、市場動態和稅收政策等,做出最優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