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況
大學名稱 | 大阪大學 | 大學名 | 大阪大學 |
(總部)地址 | 大阪府吹田市 | (本部)所在地 | 大阪府吹田市 |
大學的聯系方式(代表) | 06-6877-5111 (吹田校區)
06-6879-5111 (吹田校區 [醫學系研究科、醫學部、醫學部附屬醫院、齒學研究科、齒學部、齒學部附屬醫院]) 06-6850-6111 (豐中校區) 072-730-5111 (箕面校區) |
大學の連絡先(代表) | 06-6877-5111 ( 吹田キャンパス )
06-6879-5111 ( 同上 [醫學系研究科、醫學部、同附屬病院、歯學研究科、歯學部、同附屬病院]) 06-6850-6111 ( 豊中キャンパス ) 072-730-5111 ( 箕面キャンパス ) |
大學網站 | 中文/英文 | 大學HP | 日本語 |
學校概況 | 大阪大學是1931年基于大阪府民眾以及大阪政商界的強烈愿望而創建的,其學脈可追溯至江戶時代的懷德堂和適塾。大阪大學至今仍傳承著這兩處學問場所的學風和精神,以先進性和不懈的挑戰性為基石全力開展教育研究,并且經過2007年合并大阪外國語大學之重要歷程,作為日本屈指可數的研究型綜合性大學,實現了長足的發展。
眾所周知,國立大學所處的環境正在急劇變化。比如全球化的浪潮已洶涌而來。此外,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和產學合作寄予強烈的期待和訴求。在推動卓越的教育研究的同時,不斷滿足民眾和社會的重托是大學的重要職責之一。 面對這些挑戰,大阪大學擁有接受多樣性、發揮靈活創新能力、尊重個性的校風,得益于大阪之地利而形成的卓越的“基礎”和“力量”,追求至高水平的教育研究,探索學問真諦,推進協作和創新,以學問為橋梁,使具有不同知識、技能、經驗和立場等的人彼此之間能夠相互理解和協作。 另外,大阪大學是借助大阪民眾的合力創立得到的,大阪大學牢記這一傳統,以“立足于地方,放眼于全球”為口號,與國內外民眾、行政界、經濟界、產業界等各行各業的人攜手共進,與社會共創輝煌,不辜負全球化社會的重托,培養勇于承擔改革以使社會具有可持續發展活力的人才,創造全新價值。 |
大學の概要 | 大阪大學は、大阪府市民ならびに大阪の政財界の強い要望を受け、1931年に創立されました。そして、その源流は江戸時代の懐徳堂と適塾に見出すことができます。この二つの學問所の學風と精神を今も継承し、先進性とたゆまぬ挑戦性を基軸に教育研究に取り組み、さらに2007年に大阪外國語大學との統合という大事業を経て、我が國有數の研究型総合大學として発展を続けています。
一方で國立大學を取り巻く環境は急激に変化しています。たとえば、グローバル化の波は猛烈な勢いで押し寄せてきています。また、人材育成や産學連攜において國や社會からの強い期待と要請があります。卓越した教育研究を推進することと並んで、市民や社會の負託に応えていくことは大學の重要な責務の一つです。 このような中にあって、本學は多様性を受け入れ、変化への柔軟性を発揮し、個性を貴ぶ気風を活かし、大阪という地の利が織りなす卓越した「基盤」と「力」を背景に、學問の真髄を極める高いレベルの教育研究を追求するとともに、學問を介して、知識、技能、経験、立場などの多様性を有する人々の相互理解と協働によるコラボレーティブ?イノベーションを推進します。 また、大阪の市民の力によって生まれた創建の経緯を持ち、「地域に生き世界に伸びる」をモットーとする本學は、國內外の市民や行政、経済、産業界などの幅広いパートナーと手を攜え、社會とともに歩む大學であり、持続的に発展し活力ある社會を創出するための変革を擔う人材の育成や新たな価値の創成といったグローバル社會が求める負託に応えていきます。 |
二:申請條件
申請者須是非日本國國籍,18周歲以上并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完成12年的海外學校教育
2.完成由教育、科學、體育和文化部門證明的相當于12年的教育(詳細資料請在申請前與學生事務部入學處聯系)
3.擁有國際認證的學士學位
4.擁有Abitur學位
5.擁有法學學士學位
三:學費
四:院系設置
文學部
思想文化學、倫理學、中國哲學、印度哲學、日本史學、東洋史學、西洋史學、考古學、日本學、人文地理學、日本語學、日本文學、國學、比較文學、中國文學;英美文學、英文文學、德國文學、法國文學、美學、文蕓學、音樂學、表演學、美術史學
人類科學部
人類科學科、行動學講座、行動生態學講座、社會環境學講座、基礎人類學講座、臨床教育學講座、教育環境學講座、志愿人類科學講座、全球化人類學講座
法學部
法學科、國際公共政策學科
經濟學部
經濟經營學科
理學部
數學科、物理學科、化學科、生物科學(生物科學、生命理學)
醫學部
醫學科(6年制)、保健學(看護學、放射線技術學、檢查技術科學)
牙科學部
牙科醫學(6年)
藥學部
藥學科(6年)
工學部
應用自然科學(応用化學科目、応用生物工學科目、精密科學科目、応用物理學科目)、応用理工學科(機械工學、生產科學)、電子信息工學、電氣電子工學、信息通信工學、環境能源工學科、地球綜合工學、船舶海洋工學、社會基盤工學、建筑工學
基礎工學部
電子物理科學、化學應用科學、合成化學、化學工學、系統科學、機械科學、電子系統科學、生物工學、情報科學、計算機科學、軟件科學、數理科學
外語學部
中文、韓語、蒙古語、印度尼西亞語、菲律賓語、泰國語、越南語、緬甸語、印地語、烏爾都語、阿拉伯語、波斯語、土耳其語、俄羅斯語、匈牙利語、丹麥語、瑞典語、德語、英語、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日語
大學院
文學研究科、人類科學研究科、法學研究科、經濟學研究科、理學研究科、醫學系研究科、牙醫學研究科、藥學研究科、工學研究科、基礎工學研究科、語言文化研究科、國際公共政策研究科、信息科學研究科、生命機能研究科、高等司法研究科
五:專業設置:
商業與經濟學(Business & Economics)
- 會計與金融(Accounting & Finance)
- 商業與管理(Business & Management)
- 經濟學與計量經濟學(Economics & Econometrics)
臨床、臨床前與健康(Clinical, pre-clinical & health)
- 醫學與牙科(Medicine & Dentistry)
- 其他健康(Other Health)
工程與技術(Engineering & technology)
- 化學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
- 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
- 電工電子工程(Electrical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一般工程(General Engineering)
- 機械與航天工程(Mechanical & Aerospace Engineering)
法學(Law)
- 法學(Law)
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s)
- 傳播學與媒體研究(Communication & Media Studies)
- 地理(Geography)
- 政治與國際研究(包括發展研究)(Politics &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cl Development Studies))
- 社會學(Sociology)
生命科學(Life sciences)
- 生物科學(Biological Sciences)
- 體育科學(Sport Science)
藝術與人文(Arts & humanities)
- 考古(Archaeology)
- 建筑(Architecture)
- 藝術、表演藝術與設計(Art, Performing Arts & Design)
- 歷史、哲學與神學(History, Philosophy & Theology)
- 語言文學與語言學(Languages, Literature & Linguistics)
物理科學(Physical sciences)
- 化學(Chemistry)
- 地質學、環境學、地球和海洋科學(Geology, Environmental, Earth & Marine Sciences)
- 數學與統計(Mathematics & Statistics)
- 物理與天文學(Physics & Astronomy)
教育類(Education)
- 教育類(Education)
心理學(Psychology)
- 心理學(Psychology)
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
- 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
六:地理位置:
大阪大學本部位于大阪府吹田市山田丘,其它校區分布于大阪市中之島(醫學部、國際學研交流中心)、豐中市待兼山町(文經與共通教育校區)、箕面市粟生間谷東(外國語學部,原大阪外國語大學),另外在茨木市設有大規模科學研究基地。
1964年,大阪大學的前身“適塾”位于中之島廣場的緒方洪庵故居被列為日本國有形文化遺產。
建于1929年的豐中校區的“共通教育機構本館”,在2004年被列為日本國有形文化遺產。
近年阪大主持發掘的野中古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其為6世紀日本倭國五王時代的珍貴遺存,其中百舌鳥等150余件工藝美術品,三具鐵制甲胄為日本僅見。
大阪大學的主校區占地面積約160萬平方米,湖光瀲滟,山色旖旎,風光秀麗,建筑大氣簡潔。2014年度在校生23429人,年度教研經費1518億日元。在日本關西地區,該校是與京都大學一道在各個領域都起著重要作用的舊帝國大學。但與其他幾所由政府直接創辦,培養政府官員、專家、學者、技術人員的帝國大學不同,它是由民間力量向政府申請創建的。它的前身可追溯到以下兩個機構:一是適塾(又稱洋學塾),專攻自然科學。1838年塾主緒方洪庵召集一些門生講授醫學,規模達到千人,成為明治時期日本最大的西學塾,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澤諭吉就在這里求學。成為日本明治維新最主要的思想和人才發源地,后來,適塾幾經演變成為專門的醫學學校,大正四年(1915)正式使用“醫科大學”這一校名,1931年根據“帝國大學令”正式命名為大阪帝國大學,設立醫學和理學兩院。二是漢學塾(亦稱懷德堂),成立于1724年,由商人出資經營,以研究人文科學為主,后成為大阪帝大的法文學院。堪稱日本歷史上最重要的中西兩大學堂實現了匯流,三是1933年,由大阪工業學校發展起來的大阪帝國工業大學也被合并進來,成為后來的工學院、微生物病研究所、產業科學研究所等機構。